|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基本概况 > 远安概况

远安概况

关键词:远安概况,远安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远安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yuanan.ccoo.cn/
  • 感谢 yuan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196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远安县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居宜昌市之东北。东、东南与荆门市、当阳市毗连,西南、西与夷陵区为邻,北同保康县、南漳县接壤。县治鸣凤镇东距省会武汉市355公里,西南距宜昌市117公里。县境东西横距61.3公里,南北纵距54公里。远安县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折合1752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109公顷,占总面积7.48%;山林面积125247.5公顷,占总面积71.5%;水面面积5667公顷,占总面积3.23%;其它用地面积31176.5公顷,占总面积17.8%。

        了解远安,从这里开始,万物有源。 “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远安处沮水之中,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东向西,分别与荆门、当阳毗连,与宜昌为邻,与保康、南漳接壤。这里,山谷险隘,沮漳流通,在万山之中,为四固之地。全县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鸣凤、洋坪、荷花、旧县、花林寺、茅坪场、河口六镇一乡。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为184532人。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远安属楚国封地。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置县,以其临沮水而得名临沮县,属南郡,直至东汉。三国时隶属襄阳郡。东晋隆安末(公元401年),因县城迁建于旧县亭子山上而不再受沮河水患之

        远安美景(6张)扰,故改临沮县为高安县,仍隶襄阳郡。南朝宋初(公元420年)为汶阳郡治,齐梁因之。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取“永远平安”之意,又改高安为远安,隶属峡州。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隶荆州夷陵郡。唐初(公元758年)复夷陵为峡州,属山南东道,远安仍隶属峡州。后唐初年,远安曾并入南平国(即荆南)。宋代仍以远安属峡州夷陵郡,隶荆湖北路。元升峡州为路,仍领远安,隶河南行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远安。清初因之。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属荆州府。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荆门为直隶州,改远农瞩荆门直隶州。民国期间远安始属襄阳道,继属荆宜道。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远安县是湘鄂西苏区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48年8月6日远安解放后,在南漳金襄坪成立爱国民主南远县政府,属江汉军区当阳专署领导。1949年5月下旬,远安南漳分治,远安改属宜昌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撤宜昌专署),仍辖远安。1961年6月恢复宜昌专署,原辖区不变。1993年初,宜昌地市合并,撤销宜昌专署,成立宜昌市人民政府,远安属宜昌市人民政府至今。

        远安虽然是湖北的一个山区小县,但自然条件却比较优越,次高山、丘陵、河谷冲积平畈兼而有之。西北部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8.6%,东部丘陵占总面积的38%,中部河谷冲积平畈占总面积的23.4%。境内最高点太平顶也不过海拔1325.1米,境内最低点雷打岩只有海拔76米。远安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有占全县71.49%的面积为山林,森林覆盖率达65.41%,人均占有林地9亩,是湖北有名的“林海”,是全国红发薄皮马尾松的采种基地,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也是“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远安的“垭丝”中外驰名,鹿苑茶闻名遐迩,香菇产量成为在南五省第一县。境内已发现矿点40多处,而以磷矿的藏量大、品位高而成为化工部定点生产基地之一。水资源也比较丰富,除过境客水沮河、漳河、西河外,还有43条溪流遍布全县,既有利于农田灌溉,又有利于小水电的发展,早在1989年,远安就成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初级阶段达标县。

        远安历史悠久,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留下许多古文化遗迹,远至新石器时代以及周、汉、三国时期的古化石。各种古迹、古墓、兵器、陶器、瓷器、铜器、货币以及南襄古城垣、古陶井等,近至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使用过的兵器、书写的标语、遗物、遗址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造就了远安的淳朴民风和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明、清时期,远安曾是农民起义军的活动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远安创立了原宜昌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建立了原宜昌地区最早的农民自卫团;发动了威震鄂西的瓦仓起义,建立了原宜昌地区第一个工农政权--瓦仓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原宜昌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鄂西挺进大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陈海涛、吴永德等355位先烈为革命牺牲。抗日战争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有1460余名远安籍抗日将士、民夫和平民百姓在战火中殉难。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远安人民的优秀儿女有65人光荣献身。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又有周建荣、杨先华等英雄模范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

        远安在科教兴县中,凭借县内部属企业的科技优势,努力创建并成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磷化、林特、丝绸纺织、汽配、陶瓷建材、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使远安经济得以全面发展。

        古老的远安,正以崭新的面貌,乘着改革的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

        远安县辖6个镇、1个乡:鸣凤镇、花林寺镇、旧县镇、洋坪镇、茅坪场镇、荷花镇、河口乡。共有8个居委会、110个村委会。

        鸣凤镇镇政府驻南门,人口55837人,面积75.7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城北、解放路、凤山、鸣凤、南门、季家、汪家、花园、双泉、双利、北门。

        花林寺镇镇政府驻花林,人口14402人,面积211.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花林、高楼、桃李、木瓜铺、魏家岗、慈化、雷电、三孔、龙凤、凤阳、太平、罗家垸、魏家冲、宝华、横岩坪。

        旧县镇镇政府驻旧县,人口20865人,面积165.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旧县、徐家庄、观西、观东、七里、洪家、董家、鹿苑、安鹿、红岩、龙泉、石桥坪、北沟、杜家、柏家。

        洋坪镇镇政府驻双路,人口29723人,面积23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洋坪、双路、凤凰、郑家冲、金竹园、彭家沟、百井、余家畈、蔡家沟、南壤城、马渡河、老君、陈家湾、蔡家湾、洋坪、万家咀、左家坪、芦溪湾、九里岗、芭芒店、任家岗、徐家棚、三板桥。

        茅坪场镇镇政府驻茅坪场,人口24797人,面积458.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晓坪、茅坪场、晓坪、晓秦、何家湾、长荣、龙河、铁路湾、九龙、白云、福河、八角、瓦仓、花台、两河、银子、老观。

        荷花镇镇政府驻苟家垭,人口25250人,面积396.1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苟家垭、荷花店、田家场、分水、窑河、谭坪、西河、秦家、青峰、粮坪、晒旗、望家、杨柳、金桥、广坪、沙泥坡、神龙、瓦屋、盐池、沙坪、定林、荷叶、真金、万寿、玄庙。

        河口乡乡政府驻河口,人口13658人,面积207.1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河口、双坪、落星、江范、张桥、樟树、朝阳、巩裕、、金竹、黄竹、漳沐、刘青。

        嫘祖故里的由来

        鸿蒙初开,乾坤始奠,万物萌生,灵长渐进。猿类分化,古猿类人。寰球至第四纪,母系之人成群,食野果,啮腥臊,披树叶,衣兽皮,采猎有获则饱,得穴筑巢则安。后数世,母系群落为男性主宰,剽悍男性群落征并小系,形成部落。轩辕丘之部落联合并征并若干部族,战蚩尤,胜炎帝,北起涿鹿,横跨黄河长江,征至东海、黄海、渤海,而为其首领之轩辕,被拥为大酋长黄帝,为中华民族奠定了雏形。黄帝入雍,得周部落始祖后稷(今陕西武功人),教民种植畜养;南入荆,得西陵氏慧女雷氏,立为正妃,教民栽桑养蚕,缫织缝缀蔽体。于是农耕定居社会雏形奠基。后世传说上苍赐谷神后稷、衣神雷氏(即嫘祖亦称雷祖、先蚕)予黄帝耕织安民,以定天下。斯时,民安定而贡赋兴,铜、锡、玉帛、皮、墨等,岁必上贡。

        西陵氏为何部落,嫘祖为何地何族人氏?文字所记最古之事,惟有传说,况资料极少,有文字记载乃四千年以后之事。据我国最早的地理学文献《书经?禹贡》载,夏禹治水,初奠山川,禹以冀为中州,冀之西分为荆、豫、梁、雍四州,冀之东分为兖、青、徐、扬四州。《禹贡》载:“荆及衡阳惟荆州(湖北南漳西南之荆山阳湖南衡山以南是荆州。)江汉朝宗于海(长江、汉水入海好像诸侯朝见天子一样),九江孔殷(沅水、渐水、元水、辰水、叙水、酉水、澧水、资水、湘水都合于洞庭湖,水势盛大),沱潜既道(长江的支流沱水、汉水的支流潜水已疏通),云土梦作义(音)(云土,泽名,中有土丘可耕种;梦,泽名,在江北侧,两个泽开始得到治理)。”夏禹所划荆州疆域独以疏通长江为标志,西陵为长江开口之地,处荆山之西南,巫山以东,其地广西陵峡周围数百里,此地人之群落以地名之,为西陵氏。正如黄帝起于轩辕丘为轩辕氏,以地名为姓氏耳。上古之世,长江尚未疏导。西陵峡羁锁五龙(长江上游五大支流),上下游水患尤甚。“洪水泡天”、“洪水济天”多患于此。近江峡数百里,洪水动辄淹没数月乃至经年,氏族群落不可沿江而居,惟峡之东北百余里之山丘利于人群居住。斯地即今之苟家垭区域,近西陵峡,通荆山北地。当时道途闭塞,无战乱之忧,处峡江东北之山丘,无水患之忧。其山陵有雷丘(雷公山)居住西陵氏部族雷氏,倚狩猎种植果腹,养蚕缫织蔽体,雷氏中有慧女,缫丝缀缝出色,为轩辕所羡,娶为正妃,专事教民养蚕缫织,蔽体御寒。至此,黄帝令养蚕之民岁必以丝帛上贡。今之苟家垭上古时或为雷公丘、雷公山不可确知,然雷家冲其地今在近处。至于苟家垭之“苟”或说为“敬”,或说“敬”家分姓为“苟”、“文”两姓,另存原姓“敬”,现在此地仍存三姓。

        上古之文明,其传承方式主要是靠传说,传说传承了人类的习俗、崇拜、仪节等。苟家垭之养蚕史古远,养蚕习俗有上古之风,尤其祭祀蚕神之礼仪流传深远。养蚕人每年三祭。一是初祭,在怀孵蚕卵前举行。先是选身强力壮、已有生育之少妇孵蚕卵。清扫专用房间,用艾蒿烟熏,以雄黄调白酒口喷墙角,择吉日上供,在房内焚香三日祭蚕神,孵蚕妇净身静心,单身独居,避生人,避荤腥油烟,禁说“鼠”、“蝇”、“病”之类的字或音,禁忌很多,直待蚁蚕出,庄严气氛始得解除。二是大祭。每年时值春蚕大眠放食之前的夏历三月十五日(一说是蚕神生日,一说为蚕神升天之日),古时蚕农群聚雷丘(一说雷家冲)祭祀蚕神,祈祷丰收,后若干世,蚕农逐年集资,修成蚕神庙(一说财神庙),即雷祖庙。大祭之日,祭品除香烟酒果外,给神龛、神像披丝绸是必须的。主祭多为女性,或遇丰年,多有唱戏、玩灯之盛举。大祭形成了庙会,常常聚南漳、保康、东湖、当阳临县之民数以万计,祭至三日才散。三是末祭,为收茧缫丝、种蛾产卵之后。其时,家家户户杀鸡、烹腊肉、缫丝锅里煮盐鸡蛋,摆上供品作祭,请蚕卵入侵,送蚕神回天宫,举家入宴庆丰收。宴后,洗涤蚕具,并用艾蒿、柏枝、雄黄等烟薰后专屋收藏。此种郑重而广有影响祭祀蚕神之礼仪,西陵峡周围数百里区域唯有苟家垭有之。这一套完善祈祭蚕神之礼仪,苟无古远传说之传承,岂能传世!解放后,此礼仪早已打倒,然庙会依然热闹异常。

        从以丝帛上贡而论,虽青州贡丝,徐州贡黑缯、黑经白纬缯,扬州贡贝纹锦,而独荆州贡玄玑组,四千多年前荆州丝织印染有成,与雷氏教化不无关系。从以丝帛交国课,以生丝贸易而论,西陵峡区无任何一地比苟家垭更早。就蚕丝弹性、韧度、光泽、柔滑度而言,西陵乃至九州,无任何一地之蚕丝比垭丝质地更优。雷氏为雷祖、蚕神、先蚕乃民间所奉,嫘祖为轩辕所赐,与后稷齐名。天下凡有桑蚕之地,皆应设庙祭祀嫘祖,然嫘祖故里究其实地,岂有他地合于苟家垭者也!

        为什么说嫘祖是远安人?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乃黄帝正妃。也就是说,当

        嫘祖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一例外地称黄帝是自家始祖的时候,也就应该明白华人无一例外的是嫘祖的子孙,嫘祖是中华儿女的伟大母亲。

        我们说嫘祖是远安人,有如下理由:先从地域上看,据著名史学家顾吉刚主编出版的《传说中的中国地图》所示,古西陵就是当今以宜昌为中心的西陵山脉,西陵峡也因此而得名。而我县的苟家垭镇(现更名为荷花镇)就处于西陵山北部,属古西陵范围。既然嫘祖是西陵之女,那么,嫘祖就有可能出生在荷花镇。

        再从丝绸文明发展的源流看,荷花镇桑蚕历史可谓非常悠久。荷花镇蚕丝声名卓著,史称“垭丝”,历来为皇室贡品。《湖北通史》上说,宋代以来,荷花镇周边地区乃至整个鄂西和川东的蚕丝均以“垭丝”命名,从而走出大三峡,以至远销英、法、印度、中东等地。由此可见,荷花镇的蚕丝在丝绸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毫无疑问,“垭丝“的产生及其中心地位的形成是大大早于文字记载的,完全是能够追溯到远古黄帝时代的。

        其三从黄帝活动的区域看,黄帝很容易移驾荷花镇而临幸嫘祖。《史记》称: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远安人都明白,我县的地理位置恰恰就在荆山之阳,也就是荆山南麓。荆山与西陵山相交于沮水,光临荆山南麓的黄帝受不了南方的酷热,自然要向地方征收柔软凉爽的丝绸以取代粗糙的兽皮和麻布。在这种时候,发明丝绸的嫘祖名声当然会如雷贯耳,黄帝焉能无动于衷?焉能不亲自到苟家垭去会一会窈窕淑女?历史学家的研究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家王震中得出结论说,黄帝族在其较早时期,有一支南下到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与西陵部落通婚。

        民间相传,被视为“中华民族母亲”的轩辕帝正妃嫘祖就出生在望家村,轩辕帝迎娶嫘祖时曾在这里驻足。

        嫘祖庙会节(3张)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为传说中嫘祖生日,这一天,村民们都要赶往荷花镇嫘祖庙前大戏3天朝拜祭祀,千百年来历久不衰。嫘祖是植桑、养蚕、缫丝技术的发明者,望家村民至今保留着家家种桑养蚕的习惯,全村桑园面积有1200亩,这里出产的“垭丝”是闻名海内外的丝绸上品。

        望家村地处“远安百万亩林海”的中心,村内有国家3A级景区--灵龙峡景区。这里古树参天,藤丝繁茂,景致诱人,植被覆盖率高达95%。最具震撼力还数景区内的自然奇观--灵龙峡大拐弯峡谷。这个封闭式峡谷沿岸悬崖高耸,峭壁纵横,花奇草异,古树参天。在长达10公里的峡谷中,河水奔涌起伏,险滩多达20余处,且每一险滩都紧连一个静水潭,颇有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气势和神韵。景区主打产品灵龙峡漂流最受游客欢迎,年接待量达到目10多万人次。

        黑沟怪石坡主题公园是望家村另一处生态旅游资源。公园分为怪石、森林生态、高山草地三大景观区。怪石景观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奇岩怪石达2000余尊,其形态如精心打磨而成的大型工艺展品,单体造型似禽、似兽、似塔林、似蘑菇,群体状如石林、兵马佣,丰富多样,号称“楚天一绝”。更令人称奇的是,许多怪石中还嵌有距今4亿年的震旦角石。这些化石形态各异,有的状如竹笋,有的形如昆虫……告诉人们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远安县城考》

        从公元前140年到解放的变化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置临沮县时,其故城据清同治五年《远安县志》记载,在今城“西北三十五里罗汉峪外,堰头河宅后三里许,今土名铁金熔、黄家台。”经查,“堰头河”系指今棚镇闸门口这一引水河渠。“宅”系指抗日战争后期被毁之覃宅大院。“宅后三里许”又早以没名的“铁金熔、黄家”,是今县砖瓦厂及厂西黄家山一带。当年曾有“土人耕田,每掘得城砖三五块及二三块不等。”70年代初,县砖瓦厂建厂期间,也曾挖出过城砖,这与历史记载并非巧合。此其一也。临沮仓廒故址在徐家棚上一里许之仓前、仓后间。旧县志中有诗日:“城迁谁问高低碟,廒废犹呼前后仓”,“仓前”、“仓后”之名至今犹存。作为旧时县衙重要组成部分的官仓,决不会建在离县衙很远的地方。此其二。其三,旧县志中明确记载:“汉临沮演武场在徐家棚市上半里许”。演武场同仓廒一样,是旧时衙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能离官府治所很远。由于该城依山傍水,置于沮水故河道之上,“地系沙砾,建置非宜”,故常有水患之忧。尽管如此,但作为有史可查的远安历史上第一个县治所在地,在这里的时间竟长达540多年。

        东晋隆安末(公元401年)迁治于沮河西岸今旧县亭子山上,同时改临沮县为高安县。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又易名远安。“百尺亭台耸,巍巍镇一方”。城池虽小,却仍为一县之首府而号令远安四乡达920年之久。

        元英宗至治年间(约在公元1322年前后),当时地方行政长官(达鲁花赤)沙班迁治亭子山下,不久即为兵毁。明洪武初(公元1368年),邑侯大有曾修复。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邑侯何盘又重修。1465年,亭子山下之远安县城,遭刘千斤(刘通)、石和尚(石龙)所率荆襄农民起义军的攻击而陷落。义军虽被尚书白圭率重兵残酷镇压,但慑于农民军的声威,在亭子山下为城146年后,不得已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县城再次沿沮河南迁至东庄坪。

        原东庄坪城址即“今之北关”,土城路乃“旧土城其遗址也”。当时治所的中心点在今北门外县机械厂所在地胡家山这一带。当时以《远安旧城》为题的诗中这样写到:“群山绕廓远,一径小烟霞。高阜通民舍,平坡置衙……”。这一治所虽然较为理想,但朝廷上下对于农民起义心有余悸,遂拨荆州卫千户所加强远安的防御。时隔166年后的崇祯七年,仍陷落于农民起义军之手。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邑侯王立德申请迁治凤山未果。十三年(公元1604年),邑侯周乃浃仍理前请,遂移治鸣凤山麓,本想“凭高为险”,但“城堞未备”,便于1643年被闯王李自成部下攻陷。

        清顺治四年(1647年),邑侯周会隆履任远邑,“露处山麓”,“申请修城”即被批准。所筑城池“雉堞环列,因河为池。门四:东景和,西宣说,南刿羽,北遵义”。甲午(1654年),溪水暴涨,“东北城尽崩”。邑侯卢运昌修复。戊戍(1658年)又涨大水,城池亦被冲毁。接任之邑候安可愿继续重修,并“建安远楼于城之东门,建朝阙楼于城之北厢,遂成金汤”。有诗赞日:“有石磷磷,有水溅溅。周垣环绕,包罗万千。澄潭冰彻,绣齿毗连。松声鸾啸,蚊日镜悬。月白清风,别是一天”。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短短的26年中,历经5任县令,他们一上任就是筑城,但不是天灾,便是“人祸”,故凤山城“屡建屡圯”,况且“新城险狭,营造苟简。可变不可常,可暂不可久”,实在不是治所的理想之地。终在康熙五年(1666年),由邑候宋绎复迁治东庄坪,修复旧城南守御所作为城址,为治103年。

        乾隆三十年降旨,楚北所在城垣颓坏者动帑(国家金库)兴修。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邑令宋楷耗银17000有余,大兴土木,动工修城,工程远大于历代。城由北向南“延四里许,均砌以砖石,高一丈八尺,周八百余丈”,“辟四门,各建楼其上”,“壕阔二丈,深丈余”。由于城高而坚,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道光六年(1826年)曾遭洪水淹没西城砖至20块而完好无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和三十七年(1948年)两次洪水,也不过只冲毁西北城角河堤十余丈。故200多年来,此城作为历代各个时期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延续至今。但在1940年,侵华日军先后4次派飞机对远安县城狂轰滥炸,致使城内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城墙除沿沮河岸包括西门在内的一段外,其余都成断垣残壁。旧县政府也因此于1941年辗转迁至洋坪芦溪寺,抗战胜利后方南下回城。

        1948年8月6日县城解放,其时城内仅有百十户人家,人口不足千人,市场萧条冷落。有小学、初中、简师各一所。1949年6月底,远安县人民政府从洋坪迁至原县城。在中共远安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远安县城已由纯消费型转为生产、消费型的城镇。由于沮河一桥二桥的修建,使分布在沮河两岸的几平方公里的城区连为一体,老城区仅仅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内马路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城郊工厂林立,街道万商云集,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远安旅游资源

        远安特产:远安纯天然蜂蜜,远安肉鸡,远安花菇,远安鹿苑茶,远安黑木耳,远安西河鱼。

        远安景区:鸣凤山,远安灵龙峡风景区。

        远安绿化状况: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

        远安特色文化:远安花鼓,远安皮影戏

        远安珍贵文物:远安县民间藏品清花盘,清乾隆钦赐“皇恩优老”,春秋战国暑期玉柄铜剑

        历史名胜:远安回马坡,会马坡位于宜昌市远安县城西北18.5公里的汉峪沟中游地段。古时,这里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是荆襄直通蜀秦的咽喉。三国时期,蜀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欲取道罗汉峪沟,向西北突围,退回蜀汉。当关羽人马行至罗汉峪中的一个三岔路口时,发觉吴兵在此设下埋伏。他正准备回马寻路,却已晚矣。赤兔马已被吴兵的绊马索绊倒,关羽也束手就擒。回马坡因此而得名。回马坡所在的罗汉峪沟长约15公里,沟中溪水长流,清澈见底,飞泉漱玉,绿潭回旋;两旁峻崖峭壁,树木葱郁,葛藤缠绕,掩映幽洞。在回马坡脚下小溪里的石岩上,留下了几个清晰的马踢印,人称“马踢滩”。相传是赤兔马被绊倒后,在溪流中挣扎时踏出来的。马踢滩中还有几处呈赭红色的石头,传说是赤兔马受伤后流血染成的。后人为了纪念关公,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在此建立了一座3层、6边形的石亭,亭下立有一石碑,上刻“呜呼,此乃关圣帝君由临沮入蜀遇吴回马处也”。后亭和碑全毁。1982年,又在原处重建了回马坡纪念亭,高8米,共两层,八角形,内径四米,上盖黄绿相间的琉璃瓦。亭中立一石碑,正面碑文与清代的相同,后面为刻线关公骑马像,碑帽两面均雕饰有二龙戏珠图案。游人来到远安,游览了回马坡后,还可观赏打湿溪、瞄日岗、晒旗、呼儿山、关兴坡、拖刀石等三国胜迹。

        远安旅游景区

        1、鸣凤山。鸣凤山位于县城西郊3.5公里处,景区内有华中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堪与江西龙虎山、福建武夷山媲美。鸣凤山山体朱红,丹霞景观典型,山势突兀险峻,峰峦叠嶂,有“峰峦秀丽甲诸

        远安鸣凤山(19张)山”之美誉。鸣凤山山顶有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公元502年)的道观,距今1500年。是以丹霞山水风光为背景,以神秘道教文化为内涵,集宗教朝觐、丹霞山水观光、穴居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灵龙峡。灵龙峡位于远安县荷花镇,古树参天,藤丝繁茂,环境优雅,景致诱人,生态环境省内屈指可数。景区内最具震憾力的自然景观--灵龙峡大拐弯峡谷,足以与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大拐弯”相媲美。

        3、龙潭河。龙潭河位于花林寺镇内,距县城约11公里。河岸两侧青山藤林茂盛、郁郁葱葱,拥有山、岩、洞、峡、溪、潭、瀑、泉等多种岩溶山水景观,以及湖北省内罕见的蝴蝶生态景观,原始生态环境优越。

        灵龙峡(1张)4、太清洞。山中有洞,洞中有山,洞内钟乳千姿百态。为三叠系石灰岩洞,洞内有巨型石笋状如老子,老子道号太清,洞因此得名。

        5、鹿苑寺。鹿苑寺位于鸣凤镇西北的鹿苑溪畔,距依该镇约3公里,其古鹿苑寺曾为全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位于景色幽奇的鹿苑河畔,始建于1225年,鹿苑八景碑文至今犹存。鹿苑寺的山岩是省内罕见的丹霞山,鹿苑河蜿蜒横贯景区,溪流两岸丹霞峰丛耸立,山水相映,鸟鸣空山,兰香幽谷,形成自然绝妙八景。

        6、金家湾。金家湾内丹霞峰丛灵秀别致,山水田园景色怡人,风景变幻有序,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是目前湖北省最大、最典型的丹霞景观分布区。

        7、三道河。三道河位于花林寺镇,距县城6公里。三道河谷底开阔,草地如茵,潭水清澈,河道两岸红岩低丘,林木繁茂,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一条优美宁静、充满野趣的溪流。主要景观尚未系统命名,可供观光的景观有曲流、碧潭、草地、沼泽和丹霞山岩等。

        8、太平顶。太平顶位于湖北省远安县境内,属荆山山脉东南的延伸,因古老传说山上有百口井水,故又名百井山。其山雄伟巍峨,翠峦叠嶂,逶迤绵延。绝壁斧凿刀削,山岩奇突多姿。山峰太平顶为远安县境内最高峰,海拔1325米,山巅云雾缭绕,素有“远安第一山”之美誉,堪称“寰中绝胜”。清乾隆年间于山上修建太平庙而闻名远近,现山上有林场、药材场、茶园、草场、泉水和古树名木(白皮松、巴山松等)自然景观,气候资源丰富,是远安县高山林海避暑胜地,也是观日出的佳境。

        9、洞沟。洞沟位于花林寺镇境内,距县城约13公里。洞沟地势起伏大,形成幽深峡谷,洞沟河自西向东穿流,溪流湍急,两岸峡壁紧束,峭壁千仞,飞瀑高悬,溪泉涌流,洞奇林茂,古藤悬垂,尤其是上游山高谷窄,瀑潭景观典型,原始生态环境优美,充满自然野趣。

        10、阳洞河。阳洞河位于花林寺镇内,距县城约15公里。为一狭长纵深的原始幽谷,谷内两侧青山藤林茂盛、郁郁葱葱,飞禽走兽或隐或现,更为绝妙的是,峡谷内有阴阳两洞对峙,高悬于突兀而出的岩壁中。谷内“一线天”段两壁坡度以罕见的超90度的形状倾斜而出,形成上窄下宽的险谷,人入其境,但见两侧崖壁倾轧而下,让人生出两山欲倾的紧张压迫感,险、幽、静、奇的特征在此展露无遗。

        11、武陵峡。位于洋坪镇境内,武陵峡长数百米,却拥有石刻、石楼及石寨等人文景观十多处,主要有暗河、溶洞、峡中峡、水潭、岩坑、奇石、险壁及地质构造等自然景观十多处,其景观密度大、品位高、科学内涵特别丰富,为全省同类峡谷所罕见。

        12、罗汉峪。位于洋坪镇境内,是远安县最大的峡谷,两侧悬崖倒挂,峭壁如削,仰望一线天,俯看溪流急。游人至此,如置身于山水画廊之中。

        13、消水洞。位于河口乡境内,洞口周围环境优美,景色迷人。下雨时,山洪流经此洞,就消失了,消水洞由此而得名。而此洞与武陵峡的月亮洞、天坑相连。

        14、九子溪。九子溪位于鸣凤镇境内,距县城约3公里。九子溪属季节性山区溪流,溪河流水切割三叠系平缓的薄层石灰岩而形成层状迭水,为县城内溪河少见的特色,溪流下段进入红岩低丘陵,岸坡陡壁上有成群的石窟分布。

        15、红岩洞穴。红岩洞穴位于旧县镇的红岩村,红岩村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在丹霞山的陡壁上分布有成群的洞穴。该洞穴为人工而凿,在全县均有分布。

        16、怪石坡。怪石坡位于荷花镇境内,怪石坡的奇怪石属岩溶景观,但其形态、成因特殊,溶蚀表面具有进水平凹槽而不同于广西及云贵高原的岩溶景观,奇岩怪石景观达数十种之多。

        17、荷花化石街。荷花化石街位于荷花镇,属古建筑遗迹,街道用岩石板铺垫,岩石板上面有古生物化石遗迹。

        18、观音洞。位于花林寺镇境内,距县城12公里,观音洞所在的太平山(东坡)为三叠系石灰岩山地,海拔700余米山下为白垩系红岩地丘陵,海拔200米左右,山地与丘陵界线分明,是通城河大断层通过地和远安地堑地西界。

        19、大堰原始森林。大堰原始森林又称大堰、大堰自然保护区,拥有远安县唯一的一处原生林--784亩的纯马尾松林,其森林茂密,古松参天,生态环境原始,蕴藏着无限的原始森林风光和自然野趣。

        20、裕兴塔。位于鸣凤镇南2.5公里的塔岗,据史载,裕兴塔是一座文风塔,建于(1818~1819),毁于(1909~1911),现仅存遗址。

        21、南襄城。南襄城位于洋坪镇境内,属古楚人居住过的地方。现留有楚人的遗迹点很多。

        22、回马坡。史载:关羽父子兵败,由麦城(现当阳市境内)突围,欲走临沮小道进川,至决石,被吴国伏兵设套索绊倒战马。关羽父子被捉,誓死不降,被孙权杀害。史称决石,即现在的回马坡,距县城18.5公里,距古麦城37公里,位于远安县最大的峡谷罗汉峪中段。

        23、远安地质公园。位于河口乡张家湾。远安经过18亿年的地质演化,海湾萎缩,陆棚隆起,留下许多极为珍贵、稀有的地质地貌遗迹和古生物化石。在洋坪的九里岗发现90多种古生物化石群,特别是在河口乡张家湾村发现的水生爬行动物(远安龙)化石群最为珍贵,是过去从未发现的幻龙类新属种,填补了水生爬行动物化石群在我国的空白。远安的地质地貌遗迹,中学地理课所有章节的内容在远安境内的地址地貌中都可以找到实例,是一个自然大课堂。该县兴建的远安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已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24、大花屋。位于河口乡漳沐村,距县城60公里,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六(1846年),该房屋为精雕细刻的砖木结构,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庭院错落,结构别致,前后共七重,六道庭院,占地面积2044.43平方米,周围有古树等景观。

        25、古城墙。位于鸣凤镇西城门外,沿沮河流向延伸,建于公元1468年,结构雄实,颇为壮观。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基本概况信息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